茶诗中有写到斗茶的吗?
有人说现在的“茶王赛”是宋代斗茶习俗的遗风,现在的“茶王赛”场面热闹,比赛激烈,结果扣人心弦,获得第一名的人或企业会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名利收益。这种比赛产生的社会价值应该不亚于斗茶风气最兴盛的宋代吧。

在历代茶诗中,较生动细致完整地描绘宋代斗茶习俗的斗茶诗当属范仲淹的《和章岷从事斗茶歌》,简称《斗茶歌》,摘录如次:
年年春自东南来,建溪先暖冰微开。
溪边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从古栽。
新雷昨夜发何处,家家嬉笑穿云去。
露芽错落一番荣,缀玉含珠散嘉树。
终朝釆掇未盈檐,唯求精粹不敢贪。
研膏焙乳有雅制,方中圭兮圆中蟾
北苑将期献天子,林下雄豪先斗美。
鼎磨云外首山铜,瓶携江上中泠水。
黄金碾畔绿尘飞,紫玉瓯中翠涛起
斗茶味兮轻醍醐,斗茶香兮薄兰芷
其间品第胡能欺,十目视而十手指
胜若登仙不可攀,输同降将无穷耻。
吁嗟天产石上英,论功不愧阶前莫。
众人之浊我可清,千日之醉我可醒
屈原试与招魂魄,刘伶却得闻雷霆。
卢仝敢不歌,陆羽须作经。
森然万象中,焉知无茶星。
商山丈人休茹芝,首阳先生休采薇
长安酒价减千万,成都药市无光辉。
不如仙山一啜好,泠然便欲乘风飞
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,赢得珠玑满斗归。
宋代斗茶之风十分兴盛,不仅在宫廷宴会上,在花木扶疏的文人雅士家里,甚至在民间、在闹市街头,都常见斗茶的场景,刘松年的《茗园赌市图》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
那斗茶斗些什么呢?怎么斗?要注意哪些细节呢?从上述摘录的诗句中即可看到比赛用茶十分精粹,乃“冠天下”的溪边奇茗。早春时节便开采,茶芽错落,含珠缀玉,美不胜收。如此茶青,再加上精致的制茶工艺和包装技术,不拿第一名才怪呢
斗茶不仅讲究茶品,也讲究水品。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水品贵“活”,同时代的唐庚《斗茶记》中写道:“水不问江井,要之贵活。”水味还要“甘”,蔡襄《茶录》中认为:“水泉不甘,能损茶味。”于是,宋代斗茶特别重视试茶之水“鼎磨云外首山铜,瓶携江上中泠水。”《斗茶歌》中以口碑甚好的中泠泉来点茶,好茶再加上好水,无异于锦上添花。
诗中写到斗茶细节时,不仅谈到茶品、水品,连斗茶的茶具也做了细致的介绍——首山铜磨成的鼎、注水的汤瓶、黄金碾、紫玉瓯等,对茶具的精挑细选显而易见。
那斗茶结果的评价体系完不完整,评委们公平不公平?“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。”不仅有专业权威的评审团,也设大众评委,众目睽睽之下,暗箱操作、欺诈讹骗的事情难以发生,全力保障评价体系的公平、公开和透明度。在如此严密的评价体系内,夺得冠军一定是项莫大的光荣——“胜若登仙不可攀,输同降将无穷耻”。斗茶的社会价值产生了,输赢的差距如此之大,胜者若仙,地位不可攀;输者若同降将,倍感耻辱,心中从此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。
夺冠的茶,一举成名天下知,茶商们争相竞购,督造贡茶的刺史们也将该茶作为加官晋爵的砝码,精包细裹,快马加鞭送往京城,邀功去了!于是“长安酒价减千万,成都药市无光辉”。这款茶从此成为神话,其味胜于酒,其效优于药引得酒楼的老板在门前跺脚,药店的掌柜在案边叹息。
相关阅读

世界上有哪几大茶区?
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,亚洲面积最大,占89%,非洲占9%,南美洲和其他地区占2%。根据茶叶生产、分布和气候条件,世界茶产区可分为东亚(中国、日本、韩国

茶叶有农药残留问题吗?
由于茶树受到病虫的危害,茶农在茶园的常规管理中,要喷施一定量的、茶树上允许施用的农药,以消灭这些病虫害,保证茶叶的产量,因此在茶叶中造成了一定的农药残留。

有机茶与非有机茶喝得出来吗?
从国家标准要求上来看,有机茶重在安全性上,在风味上和非有机茶并没有明显的区别。如果说市场上有机茶在品质上比非有机茶更佳,常常是因为有机茶栽培对环境条件的严格要求

茶有哪些香型?
茶友说碧螺春是菜香型的茶,红茶是糖香型茶……茶叶有多种香型,而且这些香型与发酵程度有一定关联。茶的香气类别是不容易以其他物品的香气来形容的,例如:A茶是柠檬香、

茶叶精制时的剪切有何效用?
有时买的茶是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,问老板这是否就是“机采”的茶,老板说那是精制时被“剪切”的。鲜叶经初制成毛茶,但毛茶还不能成为商品茶。

花茶是如何加工的?
我们常喝的花茶都是熏花茶。所谓熏花,并非用火熏点干花,而是利用茶叶对水汽、香气具有吸附性的特点来吸附鲜花的香气。具体方法是将茶叶和鲜花拼拌在一起,让茶叶慢慢地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