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茶道> 正文

明清茶人在品茶的环境上有怎样的要求?

文章作者:茶道常识发布时间:2019-02-05 16:40:01

明代茶人对品茗环境的讲究是史无前例的,在多部茶书中,每个作者都明确地提出饮茶的环境。陆树声专门写了《茶寮记》,许次纾在《茶疏·茶所》中描述道:“小斋之外,别置茶寮。高燥明爽,勿令闭塞.

寮前置一几,以顿茶注茶盂,为临时供具。别置一几,以顿他器。旁列一架,巾蜕悬之,

这是个品茶的所在,清爽整洁,秩序井然。此外,屠隆《茶说·茶寮》高谦《遵生八笺》和文震亨《长物志》也均有关于茶寮规划布置的记载。

除了专门的茶寮、茶室,明清人还专门提出“宜茶”之境。许次纾的《茶疏·饮时》列举了二十四种宜茶之境,并指出饮茶“良友”:清风明月、纸帐楮衾、竹床石枕、名花琪树。徐渭在《徐文长秘集》中条列出“茶事七式”的情境:“宜精舍、宜云林、宜永昼清谈、宜寒宵兀坐、宜松风下、宜花鸟间、宜清流白云、宜绿藓苍苔,宜素手汲泉、宜红妆扫雪、宜船头吹火、宜竹里飘烟。”这种环境充分体现了茶与人与境的和谐。明末清初冯可宾提出了“宜茶十三境”,其在《芥茶笺》中提到:“无事、佳客、幽坐、吟咏、挥翰、徜徉、睡起、宿酲、清供精舍、会心、赏鉴文僮”宜茶,这时是心境、物境、事境、时境、人境的融合。由此可见,明清时期文人饮茶更注重修身养性茶成为灵性的寄托。


相关阅读

茶树生长环境有何讲究?

陆羽《茶经》上有所谓的“阳崖”和“阴崖”的茶树生长环境之说。陆羽认为种茶的环境最不好的是阴山坡谷,茶性滞碍,喝了会肚子痛。

人工栽培的茶园是怎样管理的?

现在人工栽培的茶园多采用条栽的集约栽培模式,即将茶树种成一行一行的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单位面积茶园的茶树株数,在符合合理密植和较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,产量高,稳定

茶叶的汤色是如何造成的?

绿茶”为什么是绿色的?“红茶”为什么是红色的?其他的茶为什么不绿不红?茶叶的汤色与发酵程度有关。茶叶中的儿茶素本身是无色或浅黄色的,但经过发酵后,就形成了橙黄色

茶叶精制时的剪切有何效用?

有时买的茶是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,问老板这是否就是“机采”的茶,老板说那是精制时被“剪切”的。鲜叶经初制成毛茶,但毛茶还不能成为商品茶。

茶叶的存放有何效应?

位朋友正准备写一本老茶的书,说他从五十年到十几年的茶都有,而且不论普洱还是乌龙。他说茶叶的存放可以给茶带来另一个生命,是吗?

茶的六大分类是怎么来的?

我国常说的六大茶类主要是以干茶的色泽和汤色来分,包括:绿茶、黄茶黑茶、白茶、红茶和青茶。绿茶是我国最早产生的茶类,唐宋时期以高温水蒸气杀青的蒸青团茶为主,到明朝

0.025607s